灾后恢复快 农业生产忙——我省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情况调研报告

信息来源:安徽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20-10-20 15:16被阅览数:

今年汛期我省长江、淮河、巢湖、新安江流域发生了重大洪涝灾害。全省95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洪涝灾害造成1046.3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84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91.6亿元。为了解各地灾后生产恢复情况,近期,省统计局深入受灾区域开展调研。调研显示,各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抓好灾后农业生产自救,补种、移栽、清渠等工作进展较快。但仍存在着排涝难、补栏难等问题,生产经营仍存在一定困难。

一、灾后生产恢复进展较快

(一)多措并举加快恢复生产。各地因地制宜,精心组织,突出技术指导,注重政策扶持,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尽快修复农业基础设施,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同时,结合实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选择生长期适合的水稻、蔬菜、杂粮、豆类、鲜食玉米等作物,确保应补尽补、能种则种,争分夺秒恢复生产,做到退出一块,补种一地。截至97日,全省已完成补改种面积394.5万亩,占绝收面积的67.9%,占已退水可补改种面积的95.7%,完成受灾田块灾后田管4687万亩次。其中,黄山、淮北、亳州、滁州、池州等5个市已完成补改种面积达到绝收面积的9成以上。滁州已补改种面积达到29.3万亩,总进度达到98.1%,其中主要种植水稻0.5万亩、鲜食玉米8.0万亩、绿豆14.2万亩、蔬菜4.5万亩等农作物。池州已补改种面积18.6万亩,占需补种总面积96%;其中水稻补改种10.59万亩,已补改种玉米、绿豆等杂粮面积5.9万亩。

(二)养殖业舍栏消杀、补栏进度加快。各地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全力抓好水毁农田设施修复和排涝降渍,加快修复损毁畜禽圈舍和渔业生产设施,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条件。宣城共派出8个工作组、330余人次,深入灾区开展农业生产恢复指导工作。督促、指导养殖场(户)无害化处理因灾死亡畜禽,清理消毒过水畜禽舍及周边环境71.56万平方米,修复损毁畜禽舍,新购置养殖设备139套,新购入饲草饲料324吨。消毒池塘3.36万亩,补放苗种1315万尾,修复塘埂沟渠堤坝1.1万米,修复小龙虾等防逃设施5.48万米。黄山畜禽补栏7.47万头(羽),恢复畜禽圈舍2.77万平方米、完成率91.34%。补放鱼种鱼苗185万尾,恢复鱼塘1.236万亩、完成率87.41%。铜陵组织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100余人次深入一线,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灾区死亡畜禽及时无害化处理,对畜禽场地进行消毒灭源,及时开展灾后免疫注射工作。组织各级渔业渔政人员深入一线,帮助渔民迅速修复水毁工程,整治鱼塘、清除淤泥、修复塘基,已修复堤坝、沟渠等100千米,引导养殖户及时增养补栏,已补放苗种700万尾。

(三)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各地及时开展排涝降渍,查苗补苗,补施速效肥料,病虫害防控,促进苗情转化。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实施总体防治,推广统防统治,做到应防尽防,虫口夺粮。蚌埠市组织380多名农技人员参与农业抗灾田管和改补种工作,通过微信群、手机短信、明白纸等多种渠道服务6.8万人次;指导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100多家,召开田管现场会、技术培训会30场次。亳州市采用掌上亳州APP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同时,组织全市600多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灾后田管工作。黄山市成立种植业、养殖业、茶产业3个技术专家组,深入受灾田快开展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

(四)积极做好灾情勘探和理赔。各市全面排摸灾情,积极动员国元、人财保等4家农业保险承保机构,迅速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做好勘灾、核灾工作,确保理赔真实、合理。加快查勘理赔速度,按照快保、快查、快赔不拖赔、不惜赔、不滥赔原则,边承保、边查勘、边理赔,简化承保理赔程序,加快支付理赔款。芜湖上报保单12561单,已受理5186单,保险面积213.74万亩,已查勘受灾面积24.1万亩,目前已赔付到位资金3433.81万元。宣城召开四场政策性农业保险洪涝水灾理赔现场会,现场理赔1289.11万元,预计8月底前全部完成绝收田块理赔。六安国元、人保财、国寿财三家农业保险公司及时启动各类涉农保险理赔工作,截至目前已赔付近90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排涝难。目前全省尚有不少田块仍未排水,这不仅会对在地农作物造成较大影响,甚至会影响下一季的生产。淮北市濉溪县南坪镇6家受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均反映,田地排水不畅。惠雨昕家庭农场反映,承包的400多农田中有150亩农田由于周边是回迁房,造成地势低洼,导致田间积水很难有效排出,150亩玉米基本绝收。闻健家庭农场反映,承包的300亩田地有50亩玉米成灾,由于50亩田地处在田块中间,挖掘机进不去,只能用铁锨进行引水入渠,排水缓慢,导致30亩玉米绝收。田野家庭农场反映,承包的2800亩田地租用2台挖掘机进行挖沟排水,由于田地中间低洼积水难以排出,造成500亩玉米成灾,200亩绝收。庐江县白湖农场东大圩,积水要到9月底才能排完,将直接影响冬小麦的播种。芜湖市仍有22.47万亩的农田未退水,且立秋已过,已错过水稻、玉米等作物生产季节。

(二)畜牧业养殖恢复难。畜牧业养殖灾后恢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首先,雨水天气影响受灾畜禽圈舍的修复。其次,高温、高湿季节不利于引种补栏,影响畜牧业产能恢复。同时,饲草、饲料易霉变,加大饲养管理难度。此外,进水养殖场环境污染面广,消杀任务重,存在发生重大动物疫情隐患。芜湖市规模生猪养殖场143家,尚有90家补栏不足。

(三)在地农作物减产不可避免。由于前期连续阴雨寡照,在田作物遭受湿渍害,长势偏弱,灾后可能引发病害加重,造成在地农作物的损失。淮北市田野家庭农场杨鹏介绍,他承包的2800亩田地种植的玉米,虽然采取了喷洒云苔素和磷酸二氢钾等措施自救,但是由于土壤肥力流失严重,加之土壤水分过多使根系周围缺氧,无法吸收水肥,导致玉米生长缓慢、植株较弱。他今年承包的田地,不计算成灾、绝收田地损失,每亩玉米减产在20%-30%

(四)灾后重建资金筹措难。灾后重建最重要的是资金,在走访中,资金困难成为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阜阳市青青草农场负责人介绍,原来种植的西瓜、辣椒、西红柿等果蔬及养殖的鱼、虾,原计划在78月份上市销售,由于农场被洪水冲毁,导致5月至今无任何收入。且退水后,农田、水沟清理及农场设施修复花费较大,当前资金周转极其困难。芜湖市东丰米业、根源和京淼源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机械、厂房等生产设施损毁严重,灾后恢复生产所需资金缺口多、难度大。

(五)防汛标准低易造成内涝。目前,全省农业防汛标准普遍偏低,部分农田平整度较差,地势起伏不平,低洼处在遭遇强降雨时排水困难。部分农户沿路建房,为扩大耕种面积将地头沟犁平、在地头沟内种植农作物等,导致路边沟、地头沟堵塞,造成农田排水不畅,在遭遇强降雨时易发生内涝而导致农作物受灾。

三、几点建议

一是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条件。抓好水毁农田设施修复和排涝降渍,加快修复损毁畜禽圈舍、渔业生产设施和蔬菜设施大棚,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条件。科学合理采取抗灾生产措施,努力降低、弥补灾害损失。

二是未雨绸缪抓好冬小麦播种。对于退水较晚,或者补种补栽有难度的大田地块,要保证冬小麦播种顺利完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各尽职责、各负其责、协作发力,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播种面积不减。

三是抓好菜篮子稳产保供。加大成熟蔬菜抢收上市的力度,确保蔬菜稳产保供。抓好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灾后恢复,开展灾后安全隐患排查,加快修复损毁的设施设备,及时补栏增养、补放水产苗种。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及时处置突发动物疫情。指导养殖场(户)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和动物疫病免疫接种,确保菜篮子稳产保供。

   四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规划设计,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及时做好水利设施修复,堤坝加固、防汛通道清理、滩岸防护、更新防洪设备、抽排能力提升等,增强防洪排涝能力。

 

文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