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数说安徽 > 发布·解读 > 权威发布 > 正文

壮丽70年 安徽巨变—— 新中国成立70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信息来源:安徽省统计局发表时间:2019-09-30 18:36被阅览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安徽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人民生活小康,从农业大省到轻工大省、工业大省的跨越,再到向制造业强省、“创新安徽”、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迈进,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日新月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发展成就引人注目,安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经济总量翻了十番多,由不足30亿到跨越3万亿。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经济基础极其薄弱,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52年生产总值仅为22.9亿元,2009年突破1万亿元,2014年突破2万亿元,2018年突破3万亿元、达到30006.8亿元,按现价计算翻了十番多;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7%,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0.5%、快于全国1.1个百分点。人均GDP 1952年仅78元,2007年、2010年、2013年、2017年分别突破1万元、2万元、3万元和4万元,2018年达到4.8万元(折合721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划分标准,安徽已由低收入水平跃上中等收入水平地区行列。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财政收入由1949年的5416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5363.3亿元,年均增长14.3%;财政支出由2247万元增加到6572.1亿元,年均增长16.1%,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经济效益提升,财政收入相当于GDP比重由1952年的11.8%提高到2018年的17.9%。十八大以来,GDP年均增长8.9%,增速快于全国1.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中部第2位。

二、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革,由传统农业大省转变为新兴工业大省。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不到四分之一。经过70年的发展,三次产业比由1952年的75.1:10.1:14.8调整到2018年的8.846.145.1,其中工业化率由7.9%提高到38.9%。十八大以来,一产、二产比重分别下降3.3个、9个百分点,三产上升12.3个百分点。农业由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牧业和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比重由1949年的11.7%提高到2018年的3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比由7.2%提高到16.6%工业由以农产品粗加工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向门类齐全、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加工制造业转变,已形成家电、有色、汽车、农副食品、建材、电子信息、化工、通用设备、钢铁等14个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级的产业。家电“四大件”突破亿台,电冰箱自2007年以来连续12年居全国第1位、洗衣机自2015年以来连续4年居全国第1位、空调自2009年以来连续10年居全国第2位,海螺水泥单一品牌产销量居世界第1位。尤为突出的是近年来培育发展了以电子信息业为主的一批新兴产业,2018年全省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9.5%,贡献了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智能手机液晶屏、30%的平板电脑显示屏。服务业由以传统的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为主向金融、科技、信息服务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转变,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由1978年的1.7%1.9%提高到2018年的6.9%6.3%;电子商务、快递业务发展迅猛,近5年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46.8%

三、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一方阵,由跟跑并跑迈入并跑领跑70年来,安徽锐意改革创新,诞生了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区域创新能力自2012以来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发经费投入由19852944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649亿元,占GDP的比重由0.09%提高到2.16%、居全国第8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由1995年的152件、18件增加到2018年的10.88万件和1.48万件,居全国第5位和第7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83件、居全国第9位。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突飞猛进。截至2018年底,有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26个,省重点实验室152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21家;建设各类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5家、众创空间42家。创新驱动力显著增强。截至2018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5403家,居全国第8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4%,比2010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加大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建设,形成了由点到面、由中心到全局的创新潮流,涌现出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 全球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等一批安徽原创”“安徽首创的重大成果,一项项世界第一展现了安徽创新的闪光轨迹,创新已经成为安徽的最大优势、最靓名片、最强音符。

四、基础设施巨变升级,由整体滞后、瓶颈制约蝶变为总体适应。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基础设施异常薄弱,境内铁路仅有淮南线和芜宁线,公路通车里程只有2088公里,人背畜驮是主要的运输方式,港口建设几近空白,民用航空仅一条航线。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建成了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工程。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18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4275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1456公里,字形高铁网络基本形成;公路里程20.9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99倍,其中高速公路达4836公里,四纵八横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民航线路里程9.2万公里,比1958年增长186.7倍;内河航道总里程6612公里,其中通航里程5729公里。移动信息网络深度覆盖。移动电话、网络设施从无到有,从有线到无线,从1G5G2018年末4G移动电话用户达3072.7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近100部,光缆通达所有行政村,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全覆盖,快递服务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能源保障能力完善增强。2018年煤炭产能达13251万吨,比1949年增长115倍;发电装机容量达7089.3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13.3倍;天然气储气能力达2900万方,投运天然气管道2725公里。

五、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由内陆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对外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及大,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全面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外贸发展量质齐升。1957年进出口总额仅678万美元,出口商品全部为农副产品及加工品;2018年达到629.7亿美元,年均增长24.3%,出口商品以精深加工、制成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体,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16.9%15.8%提高到57.9%27.7%利用外资突飞猛进。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由1985年的163万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170亿美元、年均增长32.4%,到目前已有8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设立162家企业。成功举办20182019两届世界制造业大会,深化与央企、民企、外企、侨企、台企、港澳企业对接,集中签约了一批重大项目。对外经贸合作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30.1亿美元,是1984年的5000多倍;新批境外企业(机构)99个,实际对外投资14.5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增长1倍以上。市场辐射到全球140多个国家(地区),合作领域由土木工程逐步扩大到农业、制造业、社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合作形式由单一的境外劳务派遣向境外资源开发、制造加工、技术研发等多种形式转变。

六、居民生活蒸蒸日上,由贫穷迈向全面小康。70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1年的425元增加到2018年的34393元、年均增长12.6%,其中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8.8%、快于全国0.3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由60.5%下降到3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4年的61元增加到2018年的13996元、年均增长8.9%,其中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0.2%、快于全国0.5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由74.7%下降到33%。汽车进入寻常百姓人家,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由2000年的0.7辆增加到2018年的32辆。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人员由1952年的1533.7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4385.3万人,增长1.9倍。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双创”蓬勃发展,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新兴就业岗位不断涌现,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5年超过65万人。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不断完善。2018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参保人数分别达1141.5万人和3487.8万人。民生兜底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全省42.7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0.6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37.7万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努力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精准脱贫政策落实到位,贫困人口脱贫明显加快,由2012年底的679.1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49.8万人、年均减贫1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12.6%下降到0.93%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由基础薄弱走向欣欣向荣。70年来,安徽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逐步建成了体系完整、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社会事业体系。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义务教育全面覆盖,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49年的10%提高到2018年的99.98%。高中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生由1949年的4400人增加到2018年的107.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91.7%。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普通高等学校由1949年的2所增加到2018年的110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52.2%文化事业生机勃勃。文化设施数量大幅增加,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数量分别由1950年的4个、1个增加到2018年的124个和196个,乡镇文化站从1951年的232个增加到1438个,广播人口覆盖率从1950年的30%提高到99.84%,电视覆盖率从1960年的0.5%提高到99.83%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卫生机构数由1949年的31个增加到2018年的24926个,床位数由190张增加到32.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由310人增加到33.3万人。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改善,平均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约35岁提高到目前75岁以上。体育事业欣欣向荣。2018年末,全省体育场馆67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为1.51平方米。群众健身热情高涨,2018年组织开展百人以上规模活动3127次,直接参与人数361万人次,国民体质合格人数达91.4%

八、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由粗放消耗式转向集约环保型。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树立起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开发新能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林长制、新安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改革试点均走在全国前列。节能环保投入不断加大,2018年全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比2012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29%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18年全省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6.94%、年均下降4.76%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2018年末森林面积达395.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8.65%。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3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明显转变。煤炭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比重由2010年的83.9%下降到2018年的71%,而石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占比分别由12.4%1.8%1.9%提高到16.7%5.3%7%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安徽发生的沧桑巨变,是新中国70年发展辉煌成就的生动缩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呈现的新变化、新景象,归根结底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以贯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攻坚克难,勇于闯出新路,不断把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向前推进,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安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