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信息来源:安徽省统计局发表时间:2020-04-15 09:45被阅览数:

淮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南调查队

2020413

 

2019年,面对多重矛盾叠加、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一、综合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90.8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62%,比上年提高2.23个百分点。常住人口349.0万人,与上年持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04%,提高0.93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1.47‰,比上年下降0.34个千分点;死亡率7.05‰,上升0.1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4.42‰,下降0.49个千分点。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及构成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年末常住人口

349.0

             

其中:城镇

227.0

65.04

乡村

122.0

34.96

其中:0-14

64.5

18.49

15-64

228.6

65.51

65岁及以上

55.9

16.00

2015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变化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1296.2亿元,居全省第12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居全省第1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3]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527.6亿元,增长6.5%,其中工业增加值462.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638.5亿元,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340.349.4调整为1040.749.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5.6%。人均GDP 37140元(折合5384美元),比上年增加2824元。

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23.5%17.7%,增幅高于全省9.8个和7.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分别增长13.1%15.4%16.9%17.6%9.1%7.2%。全年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4.1%;业务总量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37.8%。全年限额以上网上零售企业32家,比上年末增加8家,共实现网上零售额4.8亿元,同比增长27.6%,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年共安排各级各类扶贫资金4.2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2.3亿元,市级扶贫专项资金0.5亿元,县级扶贫资金1.4亿元。当年贫困人口脱贫1.6万人,贫困村出列11年末全市贫困人口0.4万人,贫困村0个。贫困发生率降至0.16%

就业物价稳定。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6.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8.0%,农村转移劳动力4.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比上年末提高0.04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6.6%,工业品价格上涨 0.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4%

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涨跌幅度(%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8

其中:1、食品烟酒

6.6

2、衣着

2.9

3、居住

1.0

4、生活用品及服务

2.3

5、交通和通信

-1.5

6、教育文化和娱乐

2.2

7、医疗保健

1.8

8、其他用品和服务

1.9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2.6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95%;小麦种植面积21.60万公顷,下降6.11%;水稻种植面积27.73万公顷,增长0.44%;油料种植面积1.03万公顷,增长16.09%;蔬菜种植面积2.37万公顷,增长3.23%

全年粮食产量318.86万吨,比上年减产1.36万吨,下降0.42%。其中,夏粮117.33万吨,增产0.14万吨,增长0.12%;秋粮192.96万吨,减产4.39万吨,下降2.30%。油料产量3.01万吨,增长12.54%。蔬菜产量81.17万吨,增长2.81% 

2019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绝对数(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18.86

-0.42

油料

3.01

12.54

#花生

0.95

0.18

油菜籽

2.03

19.23

蔬菜

81.17

2.81

水果

9.04

3.48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49.7万头,比上年下降7.4%;全年生猪出栏101.8万头,下降13.7%。肉类总产量17.1万吨,下降6.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0.4万吨,下降11.5%。禽蛋产量8.5万吨,增长5.1%。牛奶产量1.5万吨,下降30.1%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54.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6%。各式拖拉机22.2万台,下降0.4%;联合收割机19894台,增长3.2%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6.8万吨,下降10%。农村用电量15.4亿千瓦时,增长11.1%。有效灌溉面积283.3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2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9%,股份制企业增长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9%,制造业增长1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

规模以上工业中,34个工业大类行业有21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8.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63.4%,汽车制造业增长43.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7.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5.4%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原煤下降3.6%,洗煤增长39.9%,发电量增长0.6%,合成氨增长394.5%,化肥增长383.5%,水泥增长7.0%,矿山专用设备下降4.7%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5563.0

-3.6

洗煤

万吨

962.6

39.9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704.1

0.6

纯碱

万吨

47.3

369.2

合成氨

万吨

15.2

394.5

化肥

万吨

14.9

383.5

乳制品

万吨

1.1

-23.5

服装

万件

3343.7

8.7

初级形态塑料

万吨

21.3

2979.1

多晶硅

548.0

-0.1

水泥

万吨

995.9

7.0

日用玻璃制品

万吨

12.4

57.7

汽车(含专用车)

16591.0

23.2

粗钢

万吨

49.2

46.8

钢材

万吨

29.8

1411.5

矿山专用设备

万吨

7.0

-4.7

电力电缆

千米

89346.0

0.9

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7.5亿元,增长7.3%;利润总额89.4亿元,增长82.5%,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34个规上工业行业大类中,29个行业实现盈利,19个行业利润总额实现增长。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6.5%,股份制企业增长114.1%,私营企业增长18.6%。分门类看,采矿业43.1亿元,增长395.6%;制造业18.3亿元,增长2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7.9亿元,增长7.9%

年末煤炭产能6480万吨。全市火力发电装机容量1434.3万千瓦,可再生能源166.2万千瓦。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26家,比上年增加22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9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84.5万平方米,减少66.5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6.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6.0亿元,增长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4.6亿元,增长7.6%;金融业增加值88.6亿元,增长4.3%;房地产业增加值91.1亿元,增长2.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16.0亿元,增长4.7%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为代表的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9%,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9.1%10.6%32.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下降20.3%

全年旅客运输量3111.6万人,比上年下降8.0%;货物运输量23528万吨,比上年增长5.7%。公路客运周转量 19.6亿人公里,下降7.1%;公路货运周转量60亿吨公里,增长5.7% ;水路货运周转量446.1亿吨公里,增长8.2%;港口吞吐量832.1万吨,增长109.3%

2019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与货物运输量及增速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量

万人

3111.6

-8.0

  其中:铁路

万人

422.6

-9.0

     公路

万人

2689

-7.9

     水路

万人

-

-

货物运输量

万吨

23528

5.7

  其中:铁路

万吨

2220

1.7

     公路

万吨

13419

5.2

     水运

万吨

7889

7.8

年末全市拥有民用汽车37.2万辆,增长10.1%。载客车32.4万辆,增长10.6%;载货车4.5万辆,增长 8.2%;私人汽车32.6万辆,增长11.3%年末,全市公共汽车1193辆,较上年下降4.8%;出租汽车3434辆,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新增一级公路19.8公里。2019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1015.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109.7公里、一级公路达160.7公里、二级公路446.9公里。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69.2亿元,比上年增长87.4%;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0.3亿元,增长37.8%。年末,全市有《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19家。快递与邮政快递包裹业务量3525.2万件,快递与邮政快递包裹累计业务收入3.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8.6%21.2%。固定电话用户21.8万户,下降7.1%;移动电话用户284.1万户,增长6.5%,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5.3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222.2万户。城镇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9部,同比下降35.7%,移动电话241部,同比增长3.0%农村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3部,移动电话214部,同比分别下降76.9%8.5%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87.2万户,增长9.5%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114.9万人次,增长11.6%。其中:接待入境国际游客7.6万人次,增长23.4%。旅游总收入2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国际旅游收入5366.8万美元,增长34.6%;国内旅游收入212.7亿元,增长15.0%。全市星级饭店28家,星级饭店客房2754间,与上年持平。年末全市共有84A级旅游景区。

2015—2019年全市国内旅游收入[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3%。其中,技术改造投资下降17.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5.4%,民间投资增长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2.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2%。工业投资下降19.7%,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25.0%

2019年全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占比(%

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4.9

-26.9

采矿业

2.1

-15.2

制造业

20.5

-25.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9

9.9

建筑业

0.0

-100.0

批发和零售业

0.6

-1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2

26.1

住宿和餐饮业

0.1

-70.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1

-28.4

金融业

0.0

-

房地产业(包含房地产开发)

40.6

27.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6

-22.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0.2

-26.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4

31.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0.2

218.2

教育

2.6

26.7

卫生和社会工作

1.4

34.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5

17.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0.2

-84.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3.8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商品房销售面积336.2万平方米,下降9.9%;商品房销售额206.1亿元,下降16.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9.6万平方米,下降22.5%

全市纳入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续建和计划开工项目302个,当年完成投资378.17亿元。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商合杭高铁淮南段及三个站点建成投运,淮上淮河大桥即将通车,引江济淮淮南段、瓦埠湖大桥、中电科八所光电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恒大新能源电池、煤系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60万立方米陶粒生产项目、恒大高科农业、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山南新区综合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8亿元,比上年增长9.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18.5亿元,增长8.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9.3亿元,增长13.5%。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566.6亿元,增长9.8%;餐饮收入101.2亿元,增长9.1%

2015—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吃、穿、用类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6.7%1.4%6.4%,粮油类下降0.5%,肉禽蛋类增长2.9%,服装类增长3.9%,日用品类下降1.0%,中西药品类下降7.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6.7%,家具类增长3.6%,通讯器材类增长3.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3%,汽车类下降1.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6.9%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5984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出口56731.8万美元,增长29.7%;进口3112.7万美元,下降31.8%。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9.0%73.1%

2019年全市出口主要分类及其增长速度

   

绝对数(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出口额

56731.8

29.7

其中:机电产品

16547.4

9.0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

1011.9

73.1

其中:一般贸易

53185.8

59.1

 2015—201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家,比上年下降46.2%;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31120万美元,增长9.1%。全年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8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9.7%;完成营业额57万美元,下降99.9%。当年外派劳务人员3500人,增长5.6%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9.4亿元,增长3.8%。全部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36.2亿元,下降3.3%,其中增值税下降4.1%,企业所得税增长10.0%。财政支出262.1亿元,增长6.9%重点支出项目中,教育支出增长5.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8.3%;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6.0%;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2.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下降12.3%;交通运输支出下降48.5%。全年33项民生工程实际拨付资金50.2亿元,同比增长5.0%

2015—2019年全市财政收入

全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53.1亿元,比年初增加78.6亿元,增长3.8%。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447.6亿元,比年初减少64.6亿元,下降12.6%;住户存款余额1319.1亿元,比年初增加159.1亿元,增长13.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565.1亿元,比年初增加126.4亿元,增长8.8%。其中,境内短期贷款506.0亿元,比年初增加51.0亿元,增长11.2%;境内中长期贷款973.9亿元,比年初增加62.8亿元,增长6.9%,中长期贷款中住户贷款405.9亿元,增长12.7%

全年直接融资总额达156.6亿元,比上年减少98.6亿元,下降38.6%。当年101家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年末,全市有1家公司在主板上市,1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4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284家公司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

201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及增速

指标

年末数(亿元)

比年初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2153.1

3.8

  其中:非金融企业

447.6

-12.6

      住户

1319.1

13.7

     广义政府

375.9

-3.1

各项贷款余额

1565.1

8.8

  其中:住户

537.2

14.4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

1027.9

6.1

  其中:境内短期

506.0

11.2

     境内中长期

973.9

6.9

全年保险行业协会会员单位36家,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59.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8.6亿元,增长7.3%;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1.2亿元,增长3.7%。赔款和给付16.8亿元,下降4.8%。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0.8亿元,增长7.3%;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6.0亿元,下降20.9%

年末债券市场融资余额478.6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中期票据余额210亿元,企业债余额102亿元。

全年证券交易额2165.7亿元,增长24.0%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25.6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人均消费性支出21834.6元,增长9.3%,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6.0%,居住支出增长17.6%。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3%,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2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4平方米。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50.4元,增长 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760.4, 增长11.3% 。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9% ,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平方米。

2015—2019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7.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5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9.0万人,全年为1.0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全年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33.7万人和30.2人。全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0.0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0.4万人

年末2.5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2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2.3万人。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6所,在校学生75842人,招收学生27511人,毕业生21797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36012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0188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70055人,其中初中119390人,小学250665人;幼儿园在校学生100721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4%96.7%;高考录取20825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9560人。

2019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招生数(人)

在校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普通高等教育

27511

75842

 21797

中等职业教育

13428

36012

13702

普通高中

16986

50188

17219

义务教育

82869

370055

75573

普通初中

41866

119390

33515

小学

41003

250665

42058

   幼儿园

38627

100721

39829

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7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82.8亿元。科研机构145个。科技人员18120人。全年专利申请量5892件,专利授权量2365件,比上年分别增长7.9%2.3%。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2项,其中,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

年末拥有国家级研究院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省级实验室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省、市创新型(试点)企业143家。

年末,全市科技孵化器共有10家,众创空间21家,“淮南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57家。当年,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众创空间2家,“淮南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10家。

年末全市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5个,其中质监系统内4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0.1万台(件)。全年制定、修订地方标准3项。年末,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安徽名牌产品61个。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9个,博物馆4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站73个,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67个。开展送戏进万村文艺演出922场。各级综合档案馆8个,档案馆藏档案、资料分别为110.2万卷、33.3万件。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均为100%。《淮南日报》、《淮河早报》全年共发行5.1万份,增长0.8%

十一、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393个,其中医院7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7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7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7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5个,村卫生室83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8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866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458人,注册护士8856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56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916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7804张。中心血站1个,全年共有2.3万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1315.7万人次。

2015—2019年全市卫生技术人员数[4]

全年在省级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获金牌36枚,银牌29枚,铜牌41枚。举办了“2019淮南国际马拉松赛”、“中国体育彩票”杯第六届新年登高活动、舜耕山越野挑战赛等26项次重大活动。

年末全市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03个,床位10063张,收养各类人员5380人。不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51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39个,社区服务站227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122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999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854.6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639.5公顷,比上年增长60.7%。其中,工矿仓储用地344.6公顷,增长121.5%;房地产用地341.2公顷,增长10.7%;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953.7公顷,增长71.4%

全年全市供水总量20.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9.7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0.9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20.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10.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6.9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2.2亿立方米。

全年全市人工造林面积997.4公顷。年末,全市森林面积87.2千公顷,森林覆盖率15.8%,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564.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465.0万立方米。

年末全市有市、县级环境监测站3个。全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226天,占全年比例为61.9%。全市PM10年均浓度为91微克/立方米,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淮河干流淮河段总体水质良好,主要支流总体水质良好。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10.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4.6%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20年淮南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未做机械化调整。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因区划调整,2015年寿县划入淮南市管辖,2016年以后数据均为含寿县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