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概况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6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现辖16个地级市、59个县(市)、45个市辖区。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127万人,居全国第9位。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6%,居第22位。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称江淮大地。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430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交通网络 安徽在中国交通干线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铁路密度居华东前列,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2522公里,居全国前列。联动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实现合肥到长三角主要城市铁路客运公交化运行、2小时快速通达。“五纵九横”高速公路主通道基本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477公里。随着合纵、池祁高速建成通车,阜淮、寿颍高速加快建设,安徽高速正由“县县通”向“县城通”加速迈进。长三角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黄山至千岛湖、高淳至宣城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宁安、宁马、宣泾高速等项目加快建设,对接长三角地区的省际出口达到18个。大力构建现代化港口群,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实现试通水通航,与沙颍河、合裕线、芜太运河构成了媲美京杭大运河的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安庆中心港区长风作业区一期工程、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港区一期工程建设完成,芜湖港朱家桥码头一期工程、阜阳港颍上港区南照作业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携手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安庆机场改扩建项目民航专业工程通过验收、新航站楼正式启用,芜宣机场货站改扩建工程实现新开工,合肥机场二期和阜阳、池州机场改扩建加快建设。
历史文化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曾培育出道教文化、建安文学、桐城派、北宋理学、徽文化等,涌现出老子、庄子、管子、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李鸿章、胡适等一批著名历史人物。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徽文化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流派。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池州的傩戏号称“戏剧活化石”,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产业基础 安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汽车、机械、家电、化工、电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奇瑞、江淮汽车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代表。铜陵是中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丰原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中国宝武马钢集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海螺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水泥和塑料型材生产企业。成功举办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集成电路大会,打造世界级智能家电家居产业集群,家用电冰箱产量连续10年居全国第1位、空调连续10年居第2位、洗衣机连续8年居前2位、彩电连续5年居前5位、微型计算机连续9年居前6位。
科教实力 安徽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著名大学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121所,2022年末本专科在校生155.4万人。全省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国家研究中心)12个,省重点实验室171个;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1家。科研机构7267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35万人。2022年,全省登记科技成果23049项,授权专利15.7万件,年末全省有效发明专利14.5万件。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个,其中国家级8个;高新技术企业15100家。安徽也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省会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3个国家大科学装置。与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大三方共建的我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进入实质运行阶段。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上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入列首批国家试点。